一、主题
制定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,要弄清文件起草的意图,明确文件的主题纲领、基本观点,系统思考拟解决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。
二、依据
制定文件的依据,要认真研读上级文件,深刻领会精神实质,要反复琢磨,把握准确;要从法律依据、政策依据、现实依据出发,充分结合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,将需求具体化。
三、结构
制定文件的主体结构,文件内容或是针对问题进行分析,或是直陈要求、意见,或是提出主张、列摆措施、讲明办法。内容、任务、问题、措施都尽量不要漏项。
四、定位
要明确文件的观点,结论的坐标,角度的选择,站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去把握。要加强与上级和学校文件的对接,用准确语言上下左右里外检查,避免文件之间相互掣肘。
五、调研
要针对性开展调查研究,文件起草前,要充分借鉴兄弟高校的经验做法,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,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,收集各种必要的材料、数据,进行分析、比较、研究。文件起草中,要尽量协调有关部门一同参与讨论完善。
六、评估
文件汇报、决策前,要对执行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估,包括师生员工的反应,可能存在的法律、安全稳定等各类风险。
七、载体
文件是学校实施领导、履行职能、处理公务的载体。制定文件要结合学校实际,凸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,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,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,不能存在明显硬伤,也不能朝令夕改。
八、文字
制定文件要准确科学,开门见山,言简意赅,文字精炼,表述严谨,尽量不用形容词,客观实在归纳描述。绝不能出现错别字、标点符号错误。
九、程序
制定文件要按照程序要求进行,各处室主要领导、分管校领导要亲自修改。上报学校的文件,单位主要领导要书面签署具体意见。
十、反馈
文件发布执行后,要做好宣传解读,及时调研执行的效果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掌握了解信息,及时向学校反馈,并适时修改完善。